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祖师思想研究

    ,仅就明代而言,紫柏真可、憨山德清、莲池袾宏、益智旭都有论述,但出于蓝而胜于蓝者,当数印光法师。印光法师生当近代。近代时候,佛教中出现了两种流弊,一是“以宗破教”,二是“以教破宗”。印光法师以捍卫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3441403.html
  • 洪武、永乐年间对僧团的全面整顿

    憨山德清、益智旭,号称明末四高僧。这种局面,与明政府对佛教的整顿不无关系。  五、颁行《清教录》,捕杀僧徒中的“逆党”  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明政府曾颁行过《清教录》。朱元璋的清教活动乃是明初的...

    白文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2542219.html
  • 憨山德清的净土思想

    即以其“易行道”而流传开去。至明末,经过几代净土大师的理论完善和修行实践,净土宗成为明未佛教复兴仅有的几个宗派之一,且明末出现了弘扬净土的两大宗师,莲池袾宏与益智旭。事实上,自宋以降,念佛之净土思想...

    夏清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942369.html
  • 看淡世俗的缠缚--出污泥而不染----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

    里头,所以在家人不能离开社会与家庭,就是这堆泥,就在泥里生长,要离开这些泥,就把花掐下来了,也就不会结莲蓬了。所以就离不开家庭,离不开社会,也就是世间。可是,若总在泥里,还能开花结果吗?有什么出头之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043101.html
  • 天台佛学中的净土思想探讨

    已成佛教各派的共同信仰。到了明代,更是如此。明代天台宗僧人弘扬净土的主要是幽溪传灯和益智旭。传灯著有《净土生无生论》一卷,从“理”到“事”,分为十门,宣扬净土思想。他主张以现前一心无法不具为本,即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243232.html
  • 清朝佛教

    觉再兴,称为重兴天台教观第一世,幽溪传灯为第二世;  以后,益智旭、苍辉受晟、警修灵明被继尊为第三、四、五世。天溪受登与受晟为同门、受登弟子灵耀与灵明继绍弘扬台教。受登(1607—1675)住杭州天溪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1843644.html
  • 明朝佛教

    气象。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,是云栖祩宏(1535—1615)、紫柏真可(1543—1603)、憨山德清(1546—1623)、益智旭(1599—1655),号称明末四高僧。 明代在家居士对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943705.html
  • 清代佛教

    百松真觉再兴,称为重兴天台教观第一世,幽溪传灯为第二世;以后,益智旭、苍辉受晟、警修灵明被继尊为第三、四、五世。天溪受登与受晟为同门、受登弟子灵耀与灵明继绍弘扬台教。受登(1607 —1675 )住...

    林子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244731.html
  •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

    功德;或舍多金,作印经造像功德。所得胜福,不可称量。现在一切受大众欢敬之人,原从夙生宏法功德中来。往后一切令大众欢敬之人,实从现今宏法功德中出。植荆得刺,栽莲得。一一后果,胥由自艺也。   八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745065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漫谈

    真可、益智旭并称为“明代四高僧”。明万历时,据镇澄编修的《清凉志》记载,五台山“台内佛刹、凡六十四所。台外佛刹,凡三十六所”。寺院林立,颇为繁盛。  清朝建立后,特别尊崇佛教,尤其重视利用喇嘛教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4445830.html